新闻中心

业务动态

“隧”贯天下筑通途

发布时间:2024-02-07 23:24:07作者: 爱游戏体育app官方登录

  原创 复兴路40号工作室 中国铁建 收录于话题#中国铁建“十三五”成就回顾5个

  重峦叠嶂,一隧即通;江河阻隔,一穿而过。天堑变通途,这,就是隧道的使命与价值。

  2020年12月22日,世界级跨海工程——甬舟铁路先行工程开工建设,全长16.18公里的金塘海底隧道是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全线五分之一深入海底,并将实现超大直径盾构海底地中对接,多项技术将成为国内首创。

  类似这种展现“基建狂魔”能力的超级隧道工程,在中国铁建的广袤天地里不胜枚举。“隧道贯通”也成为“十三五”期间中国铁建施工领域的高频词。

  5年来,中国铁建聚焦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的策略、聚焦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使命担当,全力提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铁建力量”。

  “十三五”期间,中国铁建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发展的策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的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建设建成了一大批行业领先、国内知名、世界之最的隧道工程,成为打造“交通强国”的先锋。

  在绵绵群山中,在城市地下空间,在江湖河海底下,中国铁建建设者打通条条隧道。

  从领域看,中国铁建承建的隧道工程遍布铁路、公路、城市轨道、水利水电、市政等领域,其中很多是“头号工程”、重点工程,有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核心控制性工程、世界最大断面公路隧道——拱北隧道,有中国高铁智能建造第一隧——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占据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要位置。

  从难度看,中国铁建成功攻克断层、岩溶、岩爆、瓦斯、黄土、冻土、超长掘进、长距离通风、高海拔、高地应力、高压涌水、穿江越海等各类隧道施工难题,有超长埋深世界第一的引汉济渭主体工程秦岭隧洞,更有“国内罕见,世界难题”的全路“头号重难点”工程——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足以组建“中国隧道地质博物馆”。

  从位置看,有世界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隧道——青海花久高速雪山一号隧道,有国内首条海底盾构地铁隧道——厦门地铁海底隧道,还有中国企业在非洲承建的最大断面公路隧道——阿尔及利亚贝佳亚高速公路连接线西迪艾士隧道。从东海沿海到雪域高原,从北国边疆到南国腹地,从沙漠戈壁到广袤平原,从国内到国外,只要有“堵点”的地方,中国铁建的隧道建设者都冲锋在前,勇挑重担。

  洞穿群山,跨越天堑;穿江越海,铸就通衢。5年来,伴随着一条条隧道的贯通,中国铁建建设者用汗水与智慧浇筑了一座座彪炳史册的精品工程,成为了完善区域交通格局、加速区域交通一体化、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增进中外友谊的强大引擎和重要枢纽。

  “十三五”期间,中国铁建建设者不停地改进革新技术工艺,成功啃下隧道施工领域的各种“硬骨头”,铲除各类“拦路虎”,从“汗水融化千层岩,风枪打通万重山”的英雄气概,到“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施工的科技感爆棚,中国铁建隧道施工的创新之路从未止步。

  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土层软弱,富含地下水,承载力低,被称为“汉堡包”地层,而其上方就是我国高峰期日均客流超40万人次的拱北口岸。其中,长度仅为255米的隧道暗挖段,几乎是隧道施工难度的“集大成者”。

  中铁十八局集团采用世界最长曲线米的超级“大冰桶”,相当于用10万台电冰箱来冻结软土,增强其强度、稳定性和不透水性,通过“大冰桶”的保护进行隧道开挖,开创了国内首例“曲线管幕+冻结法”施工方法,其管幕长度、管幕面积和冻结规模均刷新了世界同类隧道施工纪录,该施工工艺荣获“中国专利银奖”。

  兰渝铁路隧道是千里兰渝线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层隧道群的典型代表,隧道作业如同“在豆腐脑中打洞”,德国专家曾自带设备和施工团队到胡麻岭应战,试了几次都未能成功,撤离时认为“不可能在这种地层中打隧道”。然而这个“不可能”被中铁十九局集团的建设者打破了。他们通过邀请国内外隧道界顶尖专家、院士会诊,不断研究优化实施工程的方案,最终采用“双侧壁九步开挖法”“CRD六步开挖法”“真空降水”“双液回退劈裂注浆”等新技术新工艺,最终用“中国方法”解决了世界难题,并荣获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的雪山一号隧道,施工最高海拔达4800多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环境最恶劣的高速公路隧道。年平均气温零下4度,最冷气温零下40度,修建这条隧道最大的难点就是隧道进口处要穿越大面积冰川堆积物多年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施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冻土在零度以上会融化,混凝土在5度以下质量又没办法保证。为了创造一个恒温的施工环境,中国铁建建设者经过无数次尝试摸索,最终想到了隧道内架设火炉的“笨办法”,经过不断调整和测试,最终他们用小火炉破解世界难题,冻土层施工取得巨大成功。

  不仅是在公路、铁路领域,在穿江越海中,中国铁建也时常上演“基建狂魔”的“样板戏”。

  由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苏通GIL(即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综合管廊隧道,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廊”。这条“黄金水道”跨越长江两岸,连接苏州和南通两地,隧道穿越3300米密实砂层和有害化学气体层,最大水土压力高达9.8倍大气压力,相当于一个拇指盖上顶10公斤重的东西。面对难题,中国铁建与国家电网联合知名高校,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研发了盾构刮刀磨损在线实时监测、箱涵通风、防爆设计等9项发明专利、8项实用专利,国内首次对盾构机进行防爆专项设计,先后吸引国内外6000多名专家学者、业内同行现场观摩。钱七虎院士称赞此隧道是“目前国内现场管理最好、实体质量最优、建设进度最快的行业标杆工程”。

  厦门地铁2号线海底隧道是国内首条海底盾构地铁隧道,全长2760米,下穿厦门西海域,穿越运输繁忙的厦门西港主航道和国际游轮码头,隧道穿越地层地质情况复杂多变,有“地质博物馆”之称。为攻克难关,中国铁建一直在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20多项,孤石与基岩突起海上爆破处理技术、海底盾构接收技术等9项技术成果已申报国家技术专利。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隐性的”,那隧道建设装备的升级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硬实力。

  被誉为“地下工程项目施工的航母”——硬岩掘进机,英文缩写TBM,是集机、电、液、气、激光、传导、测量、预报于一体的高技术上的含金量工程装备,能够解决长距离、复杂地层条件下人工钻爆法没办法完成的山岭隧道施工难题。

  引汉济渭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陕西省顶级规模、影响最为深远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全局性水资源配置工程。主体工程秦岭隧洞总长98.3公里,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底部洞穿秦岭,最大埋深达到2012米,超长深埋位居世界第一。

  中铁十八局集团建设者驾驭TBM,应用世界领先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采用导洞法处理前方破碎段并解除护盾压力,同时通过系统研究、分析、对比,首次解决了非煤层硬岩瓦斯隧洞TBM安全施工问题,攻克了高地应力、强岩爆、软岩大变形、高岩温及高压突涌水等难题,创造了同类环境条件下引水隧洞掘进施工月开挖868米的全国纪录,2018年12月26日,岭北段TBM工程提前610天贯通,为我国掘进机技术的应用和科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吉林引松供水工程,中国铁建建设者驾驭首台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TBM,独创“TBM施工SPS作业法”,推行“掘进与整备并行”模式,安全穿越20多千米的特殊不良地质,创造了月掘进1226米的国内同类断面隧道施工最高开挖纪录。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隧道施工的机械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相对于传统、粗放的“人海战术”,隧道机械化施工不仅能提升作业工效、提高安全系数、改善作业环境、降低作业强度,还能保证工程质量,有效节约资源。

  2020年12月28日顺利贯通的宝(鸡)坪(坎)高速公路秦岭天台山隧道,工程量和建设规模世界第一。施工中,中铁十二局集团建设者引进三臂凿岩台车、湿喷机械手、整体式衬砌台车等隧道施工设备,组成了“探”“挖”“装”“运”“支”“衬”于一体的机械化施工线,在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史上首次全过程采用大断面隧道大型机械化配套施工。

  “十三五”期间,中国铁建在开挖、装运、喷锚支护、铺底、防水层、衬砌、二衬养护及敲击注浆、沟槽施工、辅助作业等隧道施工“九条作业线”中不断的提高机械化水平。同时通过配以数据化分析、机械化运作、集成化调配,实现了机械设备集成化、模式化、智能化“协同作战”。

  中国铁建不仅通隧道,更“通”民心,在东北边疆、西南边陲,中西区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中国铁建打通的一座座隧道,为铁路、公路的通车奠定了基础,结束了相关地区不通铁路、不通公路的历史,不仅畅通了交通,便利了出行,铺平了人民群众的幸福路,也诠释着中国铁建的央企担当。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铁建必将不忘初心,坚守使命,建设更多精品隧道工程,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描绘“十四五”宏伟蓝图贡献更多“铁建力量”。